富士康曾經“硬剛”課長的他,如今已是專理!
在富士康的21年,楊曉亮幾乎經歷了所有可能:從操作工到課長的連番晉升,從績效A+到被處罰、當眾檢討的大起大落……
人人都說他是“技術大牛”,可沒人知道,這個在工作中從不服輸的硬漢,心里藏著難以彌補的遺憾與愧疚。
“熊心豹子膽” 楊曉亮急了。 就算眼前是主管,他照樣不怵。
楊曉亮是江蘇南通人,為家中獨子,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在家務農。2003年5月,即將從南通市通州職業高級中學畢業的他順利通過校招,先后到素有富士康“黃埔軍校”之稱的南通培訓中心、昆山培訓中心接受培訓。
2003年,楊曉亮(一排右一)在昆培留影
2003年8月,楊曉亮入職龍華富士康SHZBG事業群(現C事業群),從事線切割加工工作。第一個月,他領到了880元工資。如此吉利的數字似乎昭示著好運。不過3年多,一心鉆研技術、并表現亮眼的楊曉亮,就由操作工先后晉升為副組長、組長。期間,他隨部門搬遷至鴻觀園區,開始接觸專業高精密模板制造。
可干著干著,楊曉亮仿佛吃了熊心豹子膽,和制造處一位課長爭執起來了。兩人臉紅脖子粗,鬧到了時任部長的面前。
沒想到,下屬都快“打起來”了,部長也不急著勸架。原來,兩人是因為一個技術觀點產生爭議,誰也沒能說服對方,于是拉他當裁判。部長老神在在,讓子彈飛了一會兒,才指出兩人各自問題點。最后,他鼓勵楊曉亮,做技術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堅持“一根筋”精神。
這話,楊曉亮聽進了心里。習慣一“杠”到底的他,于2013年1月晉升為副課長,次年11月又被擢升為課長,管理鴻觀園區C事業群沖模制造處加工二部精密模板線割加工課。連續幾年,精密模板線割加工課年終KPI考核在整個制造處都名列第一。2015年,他獲評事業群“優秀主管”。
與高精密模板打交道,難免遇到“攔路虎”。2017年,楊曉亮所在部門接到一批訂單,其中一款筆記本電腦鍵盤工藝復雜、加工精度高,且要求內孔不能有任何線切割痕跡。主管將攻克這一難關的重任交給了楊曉亮。
楊曉亮冥思苦想,從材料應力學、程序切入路徑模式、溫度、震源等方方面面綜合設計加工方案。剛開始,他沿用常規方法來做加工并測試,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中午,楊曉亮和同事邊吃飯邊討論工作。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想到自己以前運用逆向思維做過手機框口無切割痕跡的一個技術驗證。回到車間后,他立馬調整加工手法,經過幾番測試,終于找到“通關卡”。一個多月后,該批產品品質達到客戶要求。
后來,因該批訂單量太大,部分移轉至外廠區生產。兩家兄弟單位先后多次嘗試,產品品質均不夠理想。最終,訂單還是由深圳廠區“全盤”接下。
“我要崩潰了”
遇到死磕技術難題的楊曉亮,有人歡喜,有人崩潰。
2018年7月,楊曉亮與時俱進,提出了線割模板加工自動化創新專案,并任項目執行負責人。
想要實現模板自動化智能制造這一目標,就必須攻克智能裝夾、智能校正及智能倉儲三個關鍵節點。楊曉亮與自動化設備開發處工程師多次開會檢討設計方案、開展技術改良驗證。
為解決自動裝夾難題,楊曉亮反復調整、驗證夾持方式及力度。一個周六,晚上8點多,楊曉亮還在車間琢磨方案。
突然,協助繪制夾治具圖紙的工程師給他打來電話,語氣不善:“這圖紙沒法修改了!改了那么多次,我要崩潰了!”說完,她撂下了電話。
方案推進不暢,楊曉亮感到壓力山大,但也理解對方的心情——短短2天時間,就改了十幾版圖紙,誰會舒坦?
楊曉亮買了飲料,立刻上門向工程師致歉,請她再幫幫忙。看到楊曉亮身為課長卻沒一點架子,工程師消了氣,繼續按照楊曉亮的要求,一項接一項修改圖紙。這一改,就折騰到晚上將近11點。
圖紙改好了,楊曉亮又馬不停蹄地跑回車間,設計程序、返修零部件……凌晨時分,他將余下工作交接給夜班同事,這才下班回家。
第二天是周日,上午8點,楊曉亮又獨自來到車間,開始新一輪驗證。4個小時后,驗證結束,他長舒了一口氣——方案只需微調,就能大功告成。
就這樣,楊曉亮陸續攻克模板自動化智能制造的三個關鍵難點,完成了單機驗證。其中,他研發的非接觸式三維激光投射打點智能校正還成功申請到國家發明專利。2018年,楊曉亮獲得C事業群“智造之星”榮譽稱號。
“CT眼,神了!”
從不在技術上將就的楊曉亮,火了。
2018年的一天,他從正在加工工件的下屬身邊經過時,掃了一眼機臺顯示屏里的切割路徑圖形,立即說:“工件NG了,拐角有干涉。”下屬放大圖形一看,果真如此。
“你這也太厲害了,眼睛像CT,神了!”兄弟單位的一個同事正好前來領取工件,看見這一幕,嘖嘖稱奇。回到單位后,該同事化身“自來水”,逢人就安利這事。楊曉亮一下子成了名人。
對于楊曉亮的“火眼金睛”,下屬劉斌也深有領會。
2025年2月中旬,楊曉亮給上夜班的劉斌分配了一項重活——加工一款厚材細小孔鋁材工件,其中一組孔位有10個孔。劉斌順利加工了3個內孔后,余下的孔位怎么也加工不出來。他找了好幾個資深同事幫忙,前前后后折騰了8個多小時,都以失敗告終。次日一早,他不得不求助于楊曉亮。
楊曉亮一來,慧眼如炬,立即作出判斷:“打孔產生氧化鋁積碳,導致無法放電加工。”他三下五除二拆下工件,利用細齒鋼絲及微細鉆頭從上下面清除孔內積碳,問題迎刃而解。整個過程,耗時不過35分鐘。
“他呀,特別優秀!”提起曾經的下屬楊曉亮,現已調至贛州富士康園區Fii-iPEBG事業群的朱紅軍資深副理仍忍不住夸贊。“他的線切割技術尤其厲害。”
對此,下屬范澤鉦、劉斌也有同感。“感覺我來的時候,他技術就挺牛的。”“我們遇到難題搞不定了,楊課都會幫忙解決。”
的確,和線切割打了多年交道的楊曉亮,不光擁有一雙“CT眼”,還有一手過硬的本領、一股跟技術較真的“杠勁兒”。“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先做,做不了再想辦法。一個角度不行,就換一種思維解決。”在他眼中,只要肯付出、善動腦、勤鉆研,就沒有攻克不了的技術難題。
這些年,表現優異的楊曉亮多次被沖模制造處處長點名表揚,績效不是A+就是A。遇到有特殊工藝要求或者精密度較高的產品,主管經常點名讓他出馬。
2023年,客戶研發一款產品,同步找了幾家單位一起開發,其中便包括楊曉亮所在單位。他帶領團隊配合開發部門,協作加工各類3D模具零件、制作工藝SOP,并多次進行優化改善。
半個月后,他們加工的產品最令客戶滿意:“你們模具制造的品質真不錯,尤其是3D輪廓。”最終,楊曉亮所在單位多次承接該產品訂單。
同年4月,楊曉亮被擢升為專理。
作為主管眼中的紅人,楊曉亮也成了沖模加工一部部長陳峰副理的“御用代理人”。十余年來,陳峰不時要出差外地,但有楊曉亮這位得力干將,工作一點也不受影響。“他技術出色,做事細致嚴謹負責任,我放心。”
前腳受處罰,后腳績效甲
最近,楊曉亮又迎來一件喜事——他終于“轉正”了!
事情要從4年前說起。
2021年,楊曉亮參加深圳市第十一屆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暨2021年深圳技能大賽——電切削工(線切割機操作工方向)技能競賽,斬獲一等獎。
經深圳富士康園區推薦,他被納入深圳市總工會2022年度“深圳工匠”培育計劃,為期2年。培育期滿通過考核后,即可被認定為“深圳工匠”。其中一項考核,就是“師帶徒”成效。
對楊曉亮而言,這簡直就是一道送分題。畢竟,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培訓導師”。
每年沖模制造處來了新人,楊曉亮都會負責線切割這一塊的專業技能培訓。制造處的線切割團隊,更是經歷了他的各種淬煉。
范澤鉦自2012年入職后,便是楊曉亮團隊一員。他剛來時,楊曉亮總是手把手地指導——先親自演示,再讓他們上手實操,逐一糾正操作中的問題。沒多久,范澤鉦和其他新同事就能獨當一面。
楊曉亮(右)指導下屬
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有一次,范澤鉦上白班,接手夜班同事加工的一個工件。對方已經架好模,范澤鉦沒有檢查就開始操作,工件很快批量NG,釀成大錯。他感覺沒臉面對主管,盡管他已經做好了被批的心理準備。
結果,楊曉亮只是提醒范澤鉦以后細心點——他知道下屬出錯后心里也不好受。因為,他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那時,楊曉亮剛晉升組長不久,團隊接到一項特急件加工任務。不料,兩個組員先后加工失誤,導致重大異常,兩塊大型模板因此報廢,同時引發客訴,延誤了生產交期。楊曉亮十分自責、愧疚,一度情緒低迷,一周都睡不踏實。
時任課長當時并沒有過多責備,而是讓他們先平復心情,不要急著做事。后來,課長安排楊曉亮在年度異常及典型案例技術研討會上做檢討,防止同類錯誤在部門再次發生。
此后,楊曉亮痛定思痛,不但加大了對組員的技術培訓力度,還進一步細化加工流程確認單,要求經逐項點檢、組長簽字確認后才能執行。這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后來一直在課內沿用。
因為這起異常,楊曉亮還被給予內部處罰。可年底評定績效時,主管還是給了平時表現出眾的楊曉亮一個“A”(甲等)。
將心比心、不吝于分享所知所學的楊曉亮,漸漸帶出了一支優秀的線切割團隊。與此同時,他還是集團內部技術類資深講師,截止目前,授課時數多達363小時。
楊曉亮授課中
好消息終于來了。2025年1月,深圳市總工會下發《關于認定“深圳工匠”(2022年培育批次)的通知》,楊曉亮的名字赫然在列。
“外出闖一闖,才更有出息”
“男孩子外出闖一闖,才更有出息。”楊母當年的這句話,早已得到驗證。
在富士康這些年,楊曉亮收獲不菲:娶妻生子,買車買房,取得不少榮譽。其中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2年獲評富士康之星的榮耀。
那一年,在集團工會、集團人資服務總處聯合主辦的評優評先活動中,楊曉亮獲評“富士康之星——優秀技能之星”。
同年12月,集團工會在鄭州園區隆重舉辦2012年“富士康技能之星”頒獎典禮。受邀參加盛典的,除了來自各園區的99位“富士康技能之星”,還有198位“星爸”“星媽”。員工及家屬往返鄭州的交通費用、表彰活動期間住宿及餐飲費用,全部由富士康集團承擔。
楊曉亮(三排右六)受表彰
由于楊父楊母有事無法脫身,楊曉亮的妻子和岳父出席了頒獎典禮。妻子特意錄下楊曉亮上臺領獎的視頻,回家后放給公公婆婆看。兩位老人十分欣慰,楊母笑呵呵地說:“我兒還蠻神氣的。”
2013年5月26日至6月1日,富士康舉辦第三屆“富士康之星優秀員工臺灣游”活動,楊曉亮受邀參加。得知兒子可以到臺灣旅游,吃玩住行全由公司“買單”,父母很驚訝。想到兒子沒怎么出過遠門,楊母再三叮囑他:“你晚上不要到處亂跑,注意安全。”此次臺灣之行,楊曉亮不僅游覽了寶島幾乎所有的著名景點,還應邀到鴻海總部觀摩,并獲集團創辦人親自接待,令他至今難忘。
楊曉亮(一排左八)臺灣游
但在楊曉亮心中,也有難以彌補的遺憾與愧疚。
2003年,楊曉亮前往富士康南通培訓中心報到當天,一大早,父母就騎自行車趕了四五十里路,從家里專程到學校給他送別,還給他帶了煮熟的雞蛋和咸鴨蛋。
5天后,楊曉亮打電話回家,得知一個壞消息——那天,母親從學校回村途中被一輛摩托車撞到村里的灌溉渠,導致左手骨折、手筋斷裂,正在住院治療。
楊曉亮本想回去看望母親,父親勸阻說:“你媽有我照顧,你在那邊不要擔心,用心學技術就好了,不要半途而廢。”他只得答應父親。在他的焦慮、擔憂中,母親出了院,骨折處慢慢痊愈……但自此,楊母的左手永遠也伸不直了。
這些年,楊曉亮一直在深圳打拼,妻子獨自一人在老家照顧女兒、輔導孩子的學業,打理家里的大事小情,不時上門看望、照料楊父楊母。2015年,楊曉亮本想調到昆山園區,能離家人近一些。通情達理的妻子卻勸他:“你在深圳已經闖出了小天地,那里未來的發展機遇大一些。”最終,他選擇繼續留在深圳。
楊曉亮一家三口
轉眼間,14歲的女兒已上初三,學習壓力頗大。楊曉亮一有機會就跟女兒遠程通話,談談天、聊聊學習,給予她關心、開導和鼓勵。
如今,邁入不惑之年的楊曉亮愈發沉穩。2024年,他隨部門搬遷至龍華富士康園區。目前,楊曉亮負責C事業群精密機械加工事業處金屬制造中心沖模加工一部電切削類加工課生產管理工作。回到最初起航的地方,他依舊初心不變,斗志不減。心中有家人,他就有了更多奮斗與前行的動力。
我要推薦
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