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持續精進學習
在這次采訪中,學習是他們反復提及的詞語。由于程序員的工作性質,讓該群體在工作中面臨多樣的挑戰,促使他們對應的學習更新迭代迅速的技術。在實操中不斷學習精進各種計算機語言和算法等,是程序員必備技能之一。
來到富士康3個多月的菁干班游偉坤,大學主攻C語言和Java的他,自學Python并將其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計算機語言。他談及工作中實踐所學,技術的應用還是略顯青澀。他印象深刻的是,前段時間,有次緊急任務是需要在數據庫中篩選出不符合條件的群體,還未用Python操作過Mongo數據庫的游偉坤,有些不知所措,也有些著急。他與主管葛杰不斷的溝通和協調,主管葛杰采納了他的想法,并與他一起手動寫SQL篩選相應的數據,解決了棘手的問題。
有了這次經歷,游偉坤愈加精進技術,利用空閑時間持續拓展學習數據清洗、數據脫敏、數據倉建立、算法模型等。主管葛杰給予廣闊的學習空間,并不斷鼓勵游偉坤勇于嘗試和積極實踐。
在工作和學習之余,總可以在富士康園區里的健身房、富士康的游泳池和富士康的籃球場看見游偉坤的身影。保持每周2-3次的健身,每周1-2次的籃球和游泳,已成為游偉坤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和生活現在是一半和另一半的狀態”,踏入職場的幾個月,在富士康,游偉坤找尋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的相對平衡。
02,全流程carry,見證蛻變
楊林是這次采訪中從業時間最久,也在富士康在職13年之久的工程師。13年的時間,楊林從未婚到如今小孩已10歲,處理矛盾的方式從與他人爭執到如今公開在團隊間各抒己見,擇優采納。
在采訪進行時,從楊林的肢體動作和言語中,我們能感受到她的從容和松弛感。果然,楊林1個人carry開發的全流程已不在話下。“傾聽用戶需求、寫規劃、開發、測試、上線,甚至是開票收費,這一系列流程的所有環節,我都可以來。”
與游偉坤相似的是,Reporting Service、數據拋轉和數據抓取等內容,包括如今正在鉆研的ESG,都是楊林進入富士康才學習的。在工作實操中學習是常態,而團隊內分工學習,在每周的分享會討論和交流,是楊林所在的部門的慣例。工作中,部門同事間都會互相幫忙,坦誠溝通,互相查找漏洞。“對我而言,現在的同事,我更想稱之為是朋友”,楊林在空余時間,經常會與同事們一起組織家庭間的團建,還會與同事們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 每個人都藏有一本書,那我應該是藏有一本菜譜 “,楊林笑臉盈盈地和我們講述她如何變著花樣給自己的孩子做各種美食,以及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日常。
雖然需要兼顧家庭,每天上班楊林依舊是精神滿滿。在富士康,合理的加班制度,給予員工180天的產假和哺乳假等員工福利,楊林能把控工作、生活和家庭的節奏;加之,自身念舊,對這兒的人和環境都有感情,是楊林始終選擇富士康的原因。
03,復盤習慣與危機感驅使的前進
承接了幾個集團項目,如今負責富士康科技集團相信APP維護和開發的巫漢良,每回寫完代碼,都會逐一復盤。復盤的習慣,是他在一次深刻的經歷后習得的。那次,需要提交代碼Demo,由于一行代碼,導致進度停滯了3天,至此,讓原本對自己所寫的代碼程序非常自信的巫漢良,意識到復盤的重要性,并保持至今。
若說解決了棘手的Bug是有成就感的事情,那沒工作任務可做時會讓巫漢良感到危機感。好在,巫漢良會爭取讓自己保持前進,不斷的去迎接新挑戰,閑暇時會有計劃的學習,來打消自身的危機感。談到保持前進,巫漢良就會想到“如果你有夢想,那就去捍衛它”,這句出自《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臺詞,是他很喜歡的電影之一。若不前進,只能停留在原地,倒不如大膽往前,勇敢面對。“下一個項目,希望自己可以從0到1的去實踐,對自己的成長性或許會更大”巫漢良說道。
每當看到喜歡或者深刻的電影,都會在腦海里回味,感知自身的情緒。除了喜歡沉浸式觀看電影,平日,由于主管不要求加班,巫漢良有屬于自己的下班時光。彈彈吉他,學學流行音樂的彈奏,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放空自己,獲得片刻的放松。
04,從0到1,技術+管理
相比巫漢良,如今牽頭大陸地區區塊鏈和元宇宙板塊的劉梓穎,曾有過從0到1的項目實踐,這也是劉梓穎獲得成就感的事情之一。自己帶領團隊,搭建一整套智能家居系統,所產出的成果可視化,有相應的展館對外展示,項目的成功落地讓劉梓穎感到滿足。
這種成就和滿足的實現,更多來源于劉梓穎在后端開發的堅持和熱愛,從業7年以來,從未動搖,計劃深耕于此。在富士康的4年多里,經手不同的項目,保持學習不同的技術,見識到不同的新領域,好似發現新大陸,讓劉梓穎覺得很有意思,時常工作投入得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時間。除了技術精進,劉梓穎也負責項目管理。技術+管理,是他現在及未來會堅持走下去的職業發展方向。
在投入工作的同時,劉梓穎也很注重日常的鍛煉,以保持身材。每周3-4次的健身房,跑步、跳繩和器械輪番練,劉梓穎在運動中揮灑汗水,釋放壓力。偶爾,他也會和同事們去園區的羽毛球館里打打球。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協調與可控,讓我們看到狀態極佳的劉梓穎。
05,不被定義,打破定義
可愛外表之下,難以聯想李若喬的職業是工程師,這是我們初見到李若喬的感受。在英國約克大學進階學習C語言的李若喬,畢業后來到富士康,在前輩們的指導下,不斷與同為博碩畢業同事的討論交流中,在編程語言的相通性的基礎上逐步上手Python,該語言也沒有想象中難的令她“禿頭”。
外界所描述程序員群體“禿頭”、“愛穿格子衫”等等詞語,李若喬不這么認為。在本科和碩士期間,她接觸到的程序員們大多都挺幽默,很有趣。腦袋轉動迅速、思維活躍、邏輯縝密,是李若喬對她所在的群體的印象。
她本人,在費腦的代碼工作之余,保障疫情安全的情況下,李若喬每個月都會去看音樂劇、舞劇和話劇等放松自己。因為音樂劇,認識并喜歡其中的演員鄭云龍和阿云嘎,感染于偶像的熱血和熱愛,李若喬與他們都在為追逐夢想努力和付出。
撕去固有標簽,在富士康的他們,擁抱熱愛,豐富充實,努力追求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他們在鍵盤上敲出的一個個字符,眼里過目的成千上萬條的代碼,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和高效。
?